2020/9/2
Email
爱知行简介
政策项目
法律项目
教育项目
信息资讯

English
BBS


赞助者:

美国民主基金会

开放社会研究所

法国艾滋病行动

法国艾滋病团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

英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levi's trauss基金会


友情链接:

中国艾滋病工作民间组织联席会议

全球基金(中文)

全球基金(英文)

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

国家艾滋病中心

卫生部

北京艾伦斯保健品有限公司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澳洲艾滋病联合基金会

美国艾滋病政策项目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紫藤

亚太性工作者网络

 

  首页 >> 爱知行简介 >> 以往项目 >> 儿童项目 >> 正文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教育”项目综述
(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    2004)




    在北京城市边缘生活着为数约22万颠沛流离的孩子,这群儿童和少年随父母从贫困的家乡开始了漂泊。每天,他们的父母艰辛地维系着生计,卖粮卖菜卖早点、修车扫地做保姆……,微薄的收入仅够孩子勉强就读不规范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家庭、学校及其周边环境恶劣,疾病、污染威胁着他们,这些城市边缘弱势儿童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教育谁来关心?敬请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教育”项目

“北京流动人口子女专题教育”项目
    为了帮助北京地区民工子弟学校落实教育部编发的《中小学生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等教程;为了在民工子弟学校中推广、普及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行为,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北京健康环境公众素质教育促进会联手推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教育”项目正在实施……

 
    项目开始于2004年1月,2月进入对北京地区民工子弟学校基础状况调查阶段,调查主要围绕着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状况;师生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意识、行为及其相关知识的需求;师生与家长对相关教育话题的理解、社会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状况;各民工子弟学校开展项目活动要求、形式和联络等问题开展,4月初结束并完成《北京地区民工子弟学校基础状况》调查报告的所有资料。北京高校社团和社会志愿者配合此项调查活动。


    2004年4月,项目计划与政府部门教育管理机构共同根据教育部有关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组织相关主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探讨和编制专题教育的教材,建立师资培训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由学校教师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教育能力培训,计划持续培训两年。在2004年年底和明年前半年,适时组织“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教育”项目研讨交流会,总结经验与不足,推动更多的城市地区和社团组织关注和投身到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健康和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中。
背景链接: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摘要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摘要

 
一 我国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
    据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的一项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超过1.2亿人。据估计,未来10年内,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子女约700万,小学入学率约85%,初中入学率约20%,全国约有100万失学流动儿童与少年,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受我国户籍制度的影响,没有现居住地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在现居住地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是城市社会里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严重制约着其子女接受完整的文化与素质教育,而城市外来人口及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我国公民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的文明与健康发展。

二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
    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北京市目前常住人口1200万,外来暂住人口有360万。流动儿童少年22万,其中0~15岁儿童162030人,占外来人口总数7.05%,6~15岁适龄儿童66392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2.88%。2002年4月,北京市《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规定北京行政区划范围之内,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有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参照本市的办学条件标准,举办专门的外来打工子弟学校,区县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应对其加强管理,保证教育质量。暂行办法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提高民办教学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北京,流动人口子女求学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进入公办学校借读;2、进入民办私立“贵族”学校;3、在简易的流动儿童学校、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北京市教委和有关专家调查统计,目前在本市公办学校借读的打工子弟达到10.36万人。123所民工子弟学校中学生规模在100-200人的有18所;200-300人的学校有11所;超过1000人的有2所,总计4万名以上流动儿童学生在此类学校就读。


    现在民工子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一应俱全,可是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大多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有些学校三、四年级还开设英语课、电脑课,但是没有相应的师资及设备。学校、学生和教师流动性强。由于办学不规范,可能遭受有关部门取缔,加上各地区大规模拆迁改造和建设,迁来迁去没有固定校址,许多学校面临前途未卜的压力。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随父母工作地的变化、教学等因素而转学或辍学。师资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工资微薄,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负担重或不被尊重,教师另谋高就现象时有发生。

三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因为家庭收入低而交不起高额借读学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困难。
2. 许多公立学校的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量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要。
3. 有的地区政府部门为控制外来人口对经济、治安的影响设置阻碍性政策,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
4. 民工子弟学校无证办学,“非法”的“简易学校”多。
5. 民工子弟学校没有自己固定的校舍,靠租借流入地闲置的危旧建筑或民房,办学条件简陋,存在安全隐患。
6. 办学者和教师多不具备上岗资格,多数教师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7. 民工子弟学校的财务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大多靠节俭产生的利润基本落入出资人的腰包。

四 社会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由于最初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是缘于“不想坐视子女成为新文盲”而采取的一种“自力救济”、“自行解决”的小班私塾式的无证非法办学,其间多次遭到有关部门的取缔、拆迁等波折,这种处于不被承认的状态,使其得到社会关注、支持、资助的情况和机会极少。据了解,有部份高校学生曾在寒暑期到校调查和支教活动,如北师大“农民之子”协会,另有很少的民间社会团体如“自然之友”在部份打工子弟学校开展过环境教育等活动。北京市教委表示,今后将依法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行为,各区县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应对其加强管理,保证教育质量。

五 需要政府与社会关注的新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在城市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它与外来流动人口的各类生存状况、受教育环境、素质与文明教育的成效密切相关,鉴于社会环境安全意识在公众心目中逐渐强化,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生命安全教育也殛待加强。各类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爱滋病性病的防治宣传,禁毒以及生态环境健康教育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对新问题的研究,应该纳入到整个城市公民的义务教育系统。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十年至二十年间经历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虽然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存在种种问题,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会日趋突出。在目前旧体制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政府、社会公众力量必须主动负担及统筹起全民义务教育的责任,为流动人口子女创造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资讯编辑:汉 涛

    为配合项目开展,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北京地区民工子弟学校基本状况资料,我们向社会各界研究、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人士,寻求相关资讯、资料的帮助,公益资讯共建共享,感谢大家的协助和道义支持!详情请见 寻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相关资讯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
健康环境公众素质教育促进会


文章提交时间:2005/4/8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关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及青少年----非政府组织联合会议纪要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没有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