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策项目 >> 政策倡导 >> 正文
艾滋病治疗区需要远离肺结核病区吗?――对山西临汾“绿色港湾”的责疑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 万延海 所长 2005-2-17)
近日,媒体传出山西临汾传染病院自筹经费150万元,在尧都区东里村租地90亩,建造艾滋病病区,取名“绿色港湾”。“绿色港湾”分为治疗护理区、行政后勤区和生产自救耕作区。
鉴于外界有舆论批评此种“绿色港湾”可能变相成为隔离区,类似当年的“麻风村”,临汾传染病院出面做了澄清,理由之一竟然是:“由于到该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较多,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又较为低下,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认为结核病在结核病治疗区容易传染的说法是缺乏依据的。首先,接受正规治疗的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已经得到控制。现代化学治疗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疗程,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治愈,而且在接受治疗2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大约减少至5%),细菌的活力也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因此,医院结核病治疗区可能导致艾滋病人医院内交叉感染结核病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相反,艾滋病人在社群中接触到没有接受治疗的有传染性的结核病人的机会要多得多。
因为许多艾滋病人同时感染结核病的事实,艾滋病人非但不需要在医院中从结核病治疗区隔离出去,反而需要得到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综合治疗。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感染结核病。艾滋病和结核病是两个疾病,同一个病人。因此,把结核病治疗区和艾滋病治疗远远区分开来,人为地造成病人治疗上的困难,极大浪费了稀缺的公共卫生资源。
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联合防治正在成为一项全球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专门的结核病和艾滋病联合防治工作组。国际抗结核病和肺病联盟年度世界肺部健康大会上,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联合防治成为重要议题。国际非政府组织也掀起了艾滋病和结核病联合防治运动,2004年10月底,艾滋病治疗组在盖茨基金会资助下,召开了第三届艾滋病和结核病社群联合防治倡导培训班。每年,开放社会研究所为世界各地社群组织提供艾滋病和结核病联合防治倡导小额资助。
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联合防治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日前召开了“艾滋病病人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研究”课题研讨会。
附录:相关媒体报道3篇
山西临汾艾滋病区受质疑 院方澄清并非强制隔离
--------------------------------------------------------------------------------
(www.chinaids.org.cn) 2005-2-17 15:35:00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山西临汾建艾滋病区引来质疑。院方澄清艾滋病区不是强制隔离区。
家属陪住治疗,来去自由
该艾滋病治疗病区是由山西省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自筹经费150万元,在距医院10公里处租地90亩建造的,取名“绿色港湾”。
山西省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办公室主任乔吉平表示,自2004年7月24日“绿色港湾”建立以来,共收治艾滋病患者70多人次,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入院,并且来去自由。病人经过医治,病情得到控制,即办理出院手续。普通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如果尚未发病,是不符合入院条件的,医院将不予以收住。
乔吉平说,来“绿色港湾”的艾滋病患者可以由家属一起陪住治疗。来“绿色港湾”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都有家属陪住。乔吉平说,春节期间,仅有三四例重病号留下继续治疗,其余患者都和家属一起回家过年了。一些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节后将不必再回来住院治疗。
治疗免费,种地可领工资
“绿色港湾”与普通病区不同的是,它不仅有治疗护理区和行政后勤区,还设有一个生产自救耕作区。耕作区占地70亩,主要由患者及其家属耕种。原以种植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为主,现以种植药材为主。
乔吉平说,我们给他们发工资,收入用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补助。根据国家规定,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农村和城市低保户,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目前在“绿色港湾”的艾滋病患者,都是附近农村的农民,按规定一律免费。此外,医院还免去住宿费用,他们自己仅需承担日常吃饭等基本开销。考虑到患者多数生活贫困,为了让他们安心治疗,院方才想出了边治疗边耕种挣钱的办法,不仅是为降低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希望他们在劳动中获得精神上的鼓励。
远离医院是怕结核病感染
针对“艾滋病病区是否有必要远离医院”的疑问,乔吉平表示,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原来的艾滋病病区就设在医院本部。但由于到该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较多,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又较为低下,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而且入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自卑心理较重,因担心泄露自己的身份,都不敢出门活动,反而影响了治疗。因此,院方将非典时期遗留下来的隔离病区改建为“绿色港湾”,给艾滋病患者一个相对较大自由活动空间,希望尝试摸索出一条艾滋病治疗更好的新路。(中国新闻网乐倩)
山西临汾市建艾滋病区 让艾滋病患者生产自救
--------------------------------------------------------------------------------
(www.chinaids.org.cn) 2005-2-16 9:20:00
在距离山西临汾市传染病院10公里的尧都区县底镇里村附近,有一个专门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绿色港湾”。艾滋病患者在这里获得了常人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
针对山西省80%的艾滋病感染者分布在晋南地区,而这里没一家房屋、人才、设备三配套的专科医院的状况,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自筹经费150万元,在尧都区东里村租地90亩,建造艾滋病病区,取名“绿色港湾”。自2004年7月24日收治病人以来,共收住病人20人次。 “绿色港湾”分为治疗护理区、行政后勤区和生产自救耕作区。
治疗护理区内除病房外,还为患者及其家属设有活动场所,如VCD娱乐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馆等,用于丰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生活。
生产自救耕作区占地70亩,种有玉米、向日葵、蔬菜和花卉等,主要由患者及其家属耕种,收入用于生活补助。
在“绿色港湾”,患者不但身体得到康复,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获得鼓励,增强了他们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来源:新华社)
评论:艾滋治疗病区谨防变成隔离区
--------------------------------------------------------------------------------
(www.chinaids.org.cn) 2005-2-16 9:18:00
日前,山西省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自筹经费150万元,在距医院10公里处租地90亩,建造艾滋病病区,取名“绿色港湾”。“绿色港湾”的最大优点是有广阔的活动场所,可以丰富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生活,还可以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
初步看来,“绿色港湾”是一个体现了以人为本,在精神上鼓励艾滋病患者积极治疗,增强他们直面生活和现实的勇气和信心的理想病区,我们为“绿色港湾”的建立感到高兴。不过,另一方面,我们深知要在现实条件下建立天堂殊为不易,搞不好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人身自由问题。他们是根据自愿原则进入“绿色港湾”的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短时间或者永久地离开“绿色港湾”吗?会不会被以“尚未治愈”、“防止传染”等理由禁止离开“绿色港湾”呢?本来,任何医院,甚至传染病医院,是不限制患者的人身自由的(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流行病暴发时采取特殊的、暂时的措施,需要特定的法律手续),但“绿色港湾”修建成不一般的病区,而具有可供人长久生活的功能,这就使人联想到强制隔离区。这也许是我们多虑了,但我们还是想提个醒,对任何疾病(包括艾滋病)患者,都要尊重他们的人身自由权,不论是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不论给病人提供了多大的活动空间和多好的生活条件,都不构成限制他们人身自由的理由。
还有必要指出,一个传染病医院,如果一定要建与本院相隔离的病区,一般是把呼吸道传染疾病(比如肺结核)病人隔离到比较空旷的地方,艾滋病并不通过空气和一般接触传染,隔离到远离医院的病区的必要性不大。为艾滋病患者而不是呼吸道传染病人专建“绿色港湾”,是否是基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另外,我们对“绿色港湾”的经营成本也有疑问。临汾市传染病医院不是利用自己原有的设施和空间,而是凭空新建一个其大无比的病区,基建和设备要花不少钱,这些钱准备在多少年内回收?现在分摊到每个患者头上的份额是多少?
因此,我们要问:“绿色港湾”是服务于普通病人,还是少数富有患者?
“绿色港湾”对于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值得考虑。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十分广阔的活动空间,对于治病养病,当然有好处,但我国人多地少的严峻现实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作为。从报道看,“绿色港湾”租地90亩,生产自救耕作区就占地70亩,供病人和家属种玉米、向日葵、蔬菜和花卉等,而自2004年7月24日收治病人以来,共收住病人20人次。这就是说,每位患者人均用地已经超过了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的水平。且不说这样的使用土地成本是否可能为一般病人负担,这种用地水平,显然是与我们的国情不相适应,不宜提倡。
但愿以上的疑虑是多余的,而我们衷心希望“绿色港湾”成为艾滋病患者的天堂,而不是脱离国情,脱离广大艾滋病患者的特殊病区,或者是昙花一现的宣传秀。(新京报) 文章提交时间:2005/4/8 上一篇: 对2004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招标指南的几点意见下一篇: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一封公开信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 游客『高兴』于2005/4/20 14:24:21发表评论: | | 有些人就是吃饱了撑的,也不干什么正经事,象“绿色港湾”这样苦心积虑为艾滋病服务的地方,也有人大做文章,但愿这样的人染上艾滋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