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
Email
爱知行简介
政策项目
法律项目
教育项目
信息资讯

English
BBS


赞助者:

美国民主基金会

开放社会研究所

法国艾滋病行动

法国艾滋病团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

英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levi's trauss基金会


友情链接:

中国艾滋病工作民间组织联席会议

全球基金(中文)

全球基金(英文)

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

国家艾滋病中心

卫生部

北京艾伦斯保健品有限公司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澳洲艾滋病联合基金会

美国艾滋病政策项目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紫藤

亚太性工作者网络

 

  首页 >> 教育项目 >> 打工子弟学校 >> 正文

警惕义务教育新的不公和钱权交易
(健康环境  汉涛    2006年9月11日)


    近来,陆续传来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取缔未达办学要求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消息。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有关部门再次将视野落在外来流动人口民办教学领域,希望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政府愿望非常好,与外来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况是否吻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关注和向有关外来办学及打工者了解到一些情况。

    据说,在这次大规模的取缔举动中,只能有极少数的打工子弟学校通过审核认可,可以继续办学。20067月初,海淀区众多所民办子弟学校办学者接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口头或书面通知,告知下一学年不能再招生,学校从76开始停止办学。当时正是学校刚放暑假不久,停止办学的消息已经无法让广大学生和家长知道。据知情者讲,海淀区78所打工子弟学校只保留2所,取缔学校的学生将被通知转入公办学校继续读书。根据我们了解此类学校通常的生员规模计算,这意味着91日起,在目前许多公办学校教育资源尚不均衡的状态下,仅海淀区就将有超过4万的外来学生可能进入公学读书。

    压力骤降,公办学校的接收工作准备好了吗?公办教育能适应流动儿童的求学特点吗?外来和本地学生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学生家长们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因学校或家庭无法承受压力而使有的外来学生失学辍学?……众多问题接踵而至。

    78,海淀区十多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办学者召开了一个情况讨论会,分别就学生进入公办学校的受教育、收费、管理、转入学等问题交流了看法。他们与民间机构关注教育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沟通,共同规划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上级有关部门的建议。笔者参加了这个讨论会,讨论反映出的几个重点问题非常值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真考虑。

 

一、   是否保证打工子弟学校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得到读书的机会?

    外来流动人口自办的子弟学校理解流动儿童与家长的生活特点和经济状况,凭借着低廉的收费、近乎零门槛接收、班车接送服务和方便就近入学吸引着众多外来低收入者子女生源。而公办学校如何在短期内设计好适应外来儿童特点的管理机制,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例如由于学生放假,很多家长不知情、无门路,而公办学校招生时间紧迫,80%的家庭办不齐“五证”将可能影响孩子入学(这是有的公办学校接收学生的重要条件);或者家境过于贫困的学生出现交不起书本校服伙食等费用的情况下,学校怎样对待和解决;或者有的学校以考试的办法确定招收名额,而那些落选的孩子何去何从?是不是就此无学可上?

 

二、   如何解决两种学校因教材使用不匹配带来的问题?

    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先前多是使用全国通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和本市公办学校学生使用的北京市教材不同,外来学生转入公办学校必然要统一使用北京市教材,在实际的年级教学中就有个衔接问题。外来学生如果在学习课程和知识系统点上不能顺畅对接,再加上身处新环境和陌生人际关系时常具有的压力,便会引发心理方面的波动或者障碍,严重的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这显然不符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对儿童青少年培养教育的要求。

 

三、   如何确保对外来学生合理公平的收费?

    即使现在实施对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仍然有些外来人口家庭承受不起其他合理的收费。据有的家长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每学期一次性收费400元,包括书本学杂和交通接送等费用再无其它。公办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和学校形象,可能涉及收取校服、营养午餐、班车接送等单项费用,这样算来,外来贫困学生的家庭就要为孩子求学多付出200400元的开支,经济负担比孩子就读打工子弟学校时有所加大。更重要的是,由于一定的生存流动性,这些学生面临着随时撤学转学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在已经满员的或教学质量好的公办学校插班读书,就可能会给有的学校变相收费(如插班费、赞助费)取利提供机会,而这种教育腐败对于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而言有失公允。

 

四、   如何保证外来学生享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公平的对待?

    在城市主流公众的意识形态中,城乡二元的差别和贫富差距的观念还很根深蒂固,以农村和贫困为主基调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和他(她)的生存环境与经济状态差别很大的校园中如何得到公平对待,确保他们和小伙伴和谐相融,消除歧视与自卑,正视差异,受到同等的优秀教师的教育帮助,成为身心健康的未来人才,这给公办学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至少接纳的硬件建设需要完备,软件素质更需要提高与加强。

 

五、   打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学生家长能否接受和正确看待这样的变化?

    据调查了解获知,孩子转入公办学校,很多外来家长有所顾虑,一怕自己的孩子在公办学校受到歧视或欺负;二是顾虑孩子上学路途远有不安全的风险;三怕孩子跟不上公办学校的教学进度反而不愿意学习;四是顾忌学期内因故转学读书会可能很困难。本地学生的家长也有所担心――大量转来的流动学生会不会加大学校负担,影响到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育质量?孩子会不会沾染外来学生的坏习气?校园学习氛围和环境是否遭受影响?众多家长的担心,尤其是外来学生家长的顾虑可能会影响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报名。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会不会来?本地应该招纳的生源会不会收影响?公学在校生是否会出现重新择校和转学?

 

六、   如何解决部分外来学生居住较远,上学放学接送与安全问题?

    打工子弟学校置身在外来人口聚居的地方兴办教育,极大地方便了外来学生的上学放学,“离学校很近,我们每天早走晚回,不用为他(她)的接送操心!”许多学生父母都表示这也是选择让孩子进身边学校的主要原因。打工子弟学校考虑到外来流动人口很多现实的问题增设了服务,班车接送学生来校回家就是其中之一。而被通知接纳转入外来学生的公办学校有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无法车接车送、早接晚送,外来学生家长就要自己想办法,让他们每天为子女的安全多一份操心。

    此外,其他的突出问题也值得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考虑:民办子弟学校在没有渠道提前获知取缔信息的情况下,已经产生的办学投资(如租地租房、盖建校舍、增添设备、购置教材等)如何划定与补偿?由此造成的涉及多方的违约责任(如教师聘用合同、房屋租赁协议、教材设备定购合同)由谁承担,并且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情况讨论会上,办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他们首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允许保留更多具备规模和符合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建议公办学校根据学生居住具体情况增设班车接送地点;建议保留使用原有教材利于学生日后回乡参加升学考试;建议降低教学杂费而不降低教学质量;希望政府对原有的打工子弟学校教育在特定社会阶段发挥的价值给予一定的认可;希望了解公办学校的接纳准备工作是否到位等等。与会的海淀区办学者表示将动员自己学校学生服从转学分配,辅助公办学校做好接纳工作。

    2006828,为了考察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命令颁布后学校现在的状况,笔者和一家公益机构教育项目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大兴区黄村镇陈庄子村的希贵文武学校,调查了解周边学生家长(外来务工者)对该消息的反应与民意。

    正是学生早晨上学,我们利用部分家长送孩子到校的间隙访问了一些人。通过实地访问,我们发现有相当一批外来学生家长并不看好子女转学。将子女转入公办学校,路途方便、人身安全、收费高低、教学质量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些家长既不满意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对孩子在公办学校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心里没有底。

    希贵文武学校已经开学近一个月了。本地区的学生家长并不了解学校已经被勒令取缔,至今更没有接到孩子转入公办学校的通知。我们在校门口访问家长时,仍有新生家长领着孩子到学校报名交费、插班上课。

    有的民办子弟学校办学者在此前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在暑假期间或者更早之前为学校的发展继续做了较大的投资。这次变动,使得部分学校办学者利益损失很大,由此还产生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纠纷,讨说法和寻求利益补偿,平添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学校任教的老师也学校的前景和自身的前途感到茫然。

    此次大规模地接收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不是所有的公办学校都做好了精神准备,时间的紧迫使得部分学校的筹备与管理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我们从各地报道和调查中了解到,政府在短期内花费高额的基建经费,在为数不少的接纳学校内添置活动板房作为教室,还要调配教师和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保障措施,综合的投入成本付出很大。

    为了考察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学生的报名情况和就读环境,我和一位工作者随即来到距希贵文武学校约三公里的公办学校,也就是接纳希贵文武学校学生读书的建业学校。未进校门就看到为数不少的家长带着孩子进进出出。有很多家长学生在校园内等待报名或者围聚着交流,通过和他们的攀谈,知道了这些学生都是从附近被取缔的打工子弟学校转过来报名上学的。校长办公室里排满了报名的家长和学生,女校长一边收费登记一边向那些特地前来咨询的家长做着解释,忙得不可开交。

    交了钱的一些家长表示这里的费用比孩子原来读书的打工子弟学校高了些。“原来学校只要四百元就包括了各种杂费,现在这里各种加起来大约六七百元。听说有的地方还要贵些。为了孩子上学贵也没办法啊!”也有家长说主要还是路途比较远,如果没有校车,或者校车不在我们住的附近停,以后接送也是个问题。

    建业学校是为接收本地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专门新建的学校。和被取缔的打工子弟学校不同的是,学校不太临近外来流动人口杂居的村落或生活聚居地。它的三面是空旷的土地,据该校老师讲东面正计划待建教学楼,校门前是一条行车的公路。在校内我们看到,约十六间白壁蓝顶的活动板房内部正在做最后的安装,许多教室的电灯、电扇、黑板、桌椅等教具已经安装完毕。校区正南面工人们正在平整着很大的操场,操场西面的厕所也已经盖好可以使用了。

    我们即将走出校门时,看到许多孩子爬上停放在校门口的两辆手扶拖拉机车斗里,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大多住在同一地区,以前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现在要转学过来路远了,只好由大人开拖拉机一起带过来这个学校。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这所学校时,却突然遭到校内不明身份人的粗暴推搡和质询。“就是他刚才在这里又拍照又和学生说话!”“你是哪里来的!你要干嘛?我们学校不欢迎调查!”“你们进我们学校就是坏人!”几个人试图反拧我胳膊带我到一个房间,我甩开他们气焰汹汹的攻击,并想心平气和地向他们解释,看样子这几个人是校内工作人员。有个人同时扭头向围观的家长怒喝着走开。“那个女的也是,就在外边的那个!”随着声音,两个人窜出房间。我应付了一句眼前的质询者,回头寻找一起来的同伴,看到那两个人已经拖拉着这位女同事的胳膊,她的身体后仰剐蹭着地面。我立即窜出和那些人理论。随即我们和学校这些人发生争论并报警。当着派出所警察,同伴讲两个人上来不由分说就动手抢了自己手中的访问资料,撅断了笔并拖倒了自己。校方为首质询我们的那个男人却并不承认有这样两个人……正是这个戏剧化的小插曲,却让我们事后从同来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和知情的家长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个内幕,这所建业学校是镇教委开办的学校,那个男人现在是镇教委的副主任,也在这个学校担任相应领导工作。而且该学校现在也没有获得完整合法的办学手续。

    当然他们既是当地教育主管单位创办的学校,那是很容易通过渠道获得合法办学许可的,这种情况我们不去评说。但是值得社会警惕的是:某些利益部门利用大规模取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以及借民办教育法颁布施行之机,重新洗牌,解构那些出于诚意和良知的民间办学力量和教育资源,形成新的教育资源的垄断。这种情况如果确实发生,是否会成为“公平保证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享有义务教育和规范办学力量”说辞下的另一种不公正?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有的区域的打工子弟学校办学者反映,上级主管单位取消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打工子弟学校,保留的却是从师生数量、教育质量、卫生条件都不如他们的学校,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取缔背后有没有无法言说的腐败交易。

    就在笔者即将完成本文的当天晚上,央视新闻栏目报道了在离91开学仅有两天,海淀区公办的巨山小学做好了接收准备,却遭遇了没有打工子弟学校家长带学生前来报名的尴尬情况。这让我们想起天津市专门提供给外来打工人员居住的公寓遭遇打工者冷淡的事例,这又是有关部门没有顾及到外来流动人口实际需求的一个案例。看来,由于教育主管单位未能在放暑假前提早通告打工子弟学校和学生家长,学生转入公办学校的信息滞后等种种原因,北京市各城区一些外来流动学生,开学后无学可上的事实已成定局。


文章提交时间:2006/9/11
  • 上一篇: 北京进城务工子女子弟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项目2006年计划简介
  • 下一篇: 关于慎重处理打工子弟学校问题的公民建议书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没有任何评论

  •